縱覽青史,偉大的中國共産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悠悠百年,千秋偉業,黨同人民永遠不可分割、永遠命運與共。
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學生黨支部開展了“探尋紅色基地、重溫革命故事”系列實踐活動。
活動一、學習七一講話,領悟黨史精神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學生黨支部全體黨員深受鼓舞,倍感振奮。紛紛表示:對未來的新征程,要響應黨中央的号召,牢記初心和使命,更加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争取更大光榮!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歲月峥嵘勇往直前
初心不改緊跟黨走
建黨偉業紅色華誕
峥嵘歲月築夢前行
活動二、家鄉的革命故事我來講
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學生黨支部開展“探尋紅色基地,重溫革命故事”暑期實踐活動,追尋紅色記憶,尋找家鄉的黨史故事,為建黨百年獻禮。
張勇——臨危不懼,視死如歸
張勇,江蘇啟東人,1943年參加革命,1944年2月參加中國共産黨。犧牲前任解放軍第29軍87師260團3營副教導員。
1949年5月12日上海解放戰役打響,張勇和戰士們用手榴彈狙擊敵人,突然,敵人一輛坦克超過戰壕沖了過來,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張勇臨危不懼,迅速從戰壕裡躍起,就在一瞬間,手榴彈爆炸了,敵坦克被炸“癱”了,年輕的英雄用自己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人生之歌。
講述人:19級學生黨員 費穎欣
血與火的城市記憶——無錫革命簡史
無錫博物院《血與火的城市記憶——無錫革命簡史》真實展示了無錫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艱難曲折曆程,生動再現出五四運動直至無錫解放的壯麗曆史畫卷。漫長的革命歲月,使無錫人民經受了血與火的錘煉和考驗,并哺育出一批批優秀的共産黨員和英雄兒女。
講述人:18級學生黨員 高嘉珺
黃花塘——戰地黃花香飄萬裡,鐵軍精神光照千秋!
黃花塘,一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卻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1943年1月,在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關鍵階段,新四軍軍部遷至黃花塘,在随後的兩年多時間中,劉少奇、陳毅、張雲逸、羅炳輝等都曾在這裡指揮部隊與日僞軍展開浴血奮戰,粉碎了日僞軍的清鄉和掃蕩行動,為抗戰的全面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立下了豐功偉績。“戰地黃花香飄萬裡,鐵軍精神光照千秋!”英雄們在黃花塘的青山綠水間,播撒下的革命火種代代傳承。
講述人:18級學生黨員 張森永
蘇北抗大九分校舊址——黃海之濱的“紅色搖籃”
蘇北抗大九分校,全稱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舊址位于啟東市海複鎮東南中學内,走進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築,“三進兩場心”的建築風格、粟裕将軍的半身銅像和甬道上的苔痕、庭院中的樹影,無不驗證着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底色。據了解,這座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50平方米的四合院,出自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之手,已曆經92個春秋,從墾牧校到通師僑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和東南中學,四合院在戰火中得以幸存,并濃縮成一段輝煌曆史。
講述人:18級學生黨員 王琦皓
抗日戰争最後一役——高郵戰役
在日本宣布投降4個月後,蘇皖邊區政府南面高郵城内的日僞軍仍在負隅頑抗,高郵成為我軍從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并且是全國範圍内殲敵最多的兩縣市之一。
為紀念戰争勝利,建設抗戰甬道、勝利廣場、侵華日軍向新四軍投降處舊址共同組成的“紅色地标”,設計師用14個篇章再現了從“九一八”事變之後14年抗日戰争的艱辛曆程。這也成為揚州唯一的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
講述人:18級學生黨員 沈志惠
新沂馬陵山景區——宿北大戰紀念碑
宿北大戰紀念碑亭正位于馬陵山景區内,銘記着那段烽火歲月與長眠于此的革命先烈們。1946年9月,經中央決定,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并為華東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共同殲滅由宿遷北犯的國民黨69師戴之奇部隊。
一幅幅生動的浮雕,一張張珍貴的圖片,一份份詳實的資料,吸引了周邊地區廣大黨員幹部群衆前來參觀學習,緬懷革命先烈,開展愛國主義主題教育。
講述人:18級學生黨員 郭慧芹
海軍誕生地紀念館
泰州的海軍誕生紀念館位于泰州市東南郊,194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組成一支能夠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作為當時的三野駐地,粟裕、張震認為泰州地理位置較好,便于渡江戰役中部隊的指揮與靈活調度;同時,群衆基礎較好、交通也便利。于是張愛萍連夜趕赴白馬廟,在粟裕領導下,開始人民海軍組建的各項準備工作。渡江戰役勝利後,中央軍委急電立即組建海軍,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下午,張愛萍召集人員在白馬廟讀書樓二樓會議室,召開華東軍區海軍成立會議。就這樣,人民海軍的第一支部隊宣告成立。白馬廟由此成為海軍誕生地,被寫入史冊。
講述人:19級學生黨員 田楊
百年初心如磐,百年使命在肩。總書記在講話中寄語當代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
“紅色足迹”更好地傳承了不同時代的紅色基因。通過這次實踐,我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不同時代的革命精神和奮進動力,同時,我們的心靈也受到觸動,更容易在追尋”紅色記憶“中,讓“紅色基因”得以傳承,激勵我們學習英雄模範,将“紅色基因”轉化為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的力量,更好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黨支部 張楠/文 倪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