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瑰寶,揚金陵文化

發布者: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發布時間:2020-09-04浏覽次數:44

2020年7月底至8月初,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的2018級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們在輔導員張譽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南京枚石文化傳媒公司和四明墨緣書畫教育基地進行參觀體驗實踐活動。為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知識,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手工藝,使更多的人感受到南京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強群衆非遺傳承意識,加入到保護和傳播非遺文化的行列中來。此次活動分為線上、線下兩種方式。

首先,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南京泥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朱建東老師的工作室。朱建東老師為我們講述了關于泥塑的曆史及其發展。

圖為朱建東老師為同學們講述泥塑的曆史

彩塑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曆史,而南京泥人在曆代民間彩塑藝術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經過多位藝術大家的繼承與發展,最終以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出現在世人面前。

圖為彩塑作品

朱建東老師一步一步詳細地為團隊的成員們展示捏塑時的步驟:首先捏出身體的大緻形狀,之後再利用牙簽等工具添加上耳朵、四肢等小部件,最後用潤濕的手指磨光。

圖為朱建東老師為同學們示範捏泥人

在這裡,我們向朱建東老師學習捏泥人方法,并且向他請教一些關于教授小朋友的方法,為後續實踐活動做好準備工作。

圖為同學們認真制作泥塑

圖為同學們認真制作泥塑

在随着老師一步一步地指導下,我們也能夠制作出具有個人特色的泥塑小作品。緊緊抓住小動物的特點,仔細觀察,捏出神似的泥塑作品。

圖為同學們制作的半成品

線上活動輔助于線下實踐,在結束朱建東老師的指導課後,團隊成員各自在家複習了在朱建東老師工作室所學内容,以便教學時能更加得心應手。

圖為團隊成員複習捏泥塑

圖為團隊成員複習捏泥塑

八月初,在四明墨緣書畫教育基地,在輔導員張譽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進行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産——泥塑”的講解與教授活動。

首先我們向小朋友們介紹了關于南京非遺文化泥塑的相關曆史,讓他們了解到泥塑藝術是南京民間藝術文化中的一種,反映了過去的勞動人民獨特的藝術審美,是一筆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

圖為團隊成員為小朋友們講解

然後,大家分工合作,每人帶一至兩個小朋友進行泥塑教學,一步一步地分步驟教小朋友們捏泥老鼠,積極引導小朋友們親身體驗、近距離接觸泥塑藝術,讓他們通過實踐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圖為團隊成員為小朋友們示範

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泥塑”的學習活動中,我們主要以了解泥塑知識,學習泥塑制作和傳授泥塑文化的方式,培養孩子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使孩子們從小對泥塑這種藝術形式有初步的了解。

圖為張譽馨老師指導小朋友

圖為吳夢迪同學指導小朋友

在向孩子們講解和教授泥塑時,孩子們臉上的笑容無一不感染了我們這群“小老師”。孩子天生愛玩泥巴,他們對泥巴有着濃厚的興趣。把泥巴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在課堂中感受大自然最質樸的饋贈,享受盡情創作的樂趣,這樣不僅可以展現學生不拘一格的創意,也能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大膽表現。

圖為同學們為小朋友們講解和示範

圖為同學們為小朋友們講解和示範

在實踐的最後,我們還帶小朋友體驗了泥塑上色,所謂南京泥塑“三分捏,七分上色”,當我們捏出神似形狀以後,上色能讓它達到更加的形似,以此來達到一件作品的神形兼備。

圖為團隊成員為小朋友示範泥塑上色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将這些博大精深的民間文化傳承下去,文化是民族也是世界的。終有一天,我們會讓世界也體會我們中國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他們去體會每個民間文化裡所蘊含的學問。竭盡自己所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體驗傳承技藝的欣喜。

吳夢迪/文 張森永/圖


Baidu
sogou